酸奶这个最常见的消费品,在新消费的阵阵呐喊声中,也被喊出了三六九等!
尤其当一打酸奶12杯卖到120多元后,约合125g标价10元的时候,酸奶也像奢侈品一样,成了身份的象征。
尤其在打出「宝宝第二餐」旗号后,85g一袋的酸奶,更是卖出了10块的高价,自此以后,酸奶也在「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」的鸡娃世界里占得了一席之地。
比如自称酸奶界爱马仕的卡士,就是这样一家在新消费浪潮中崛起的贵族酸奶。
不仅在宣传中自称酸奶中的爱马仕,自称「世界上最好喝,最健康的酸奶」。
官网上更是各种溢美之词,比如高品位、高品质、高标准,高端首选……以及什么贵族府邸6爵爷和夫人们打开一杯酸奶,开启快乐优雅的一天……
而这些夸张的、唯美的、诗情画意的,从宣传片到文案,再到产品包装,通过疯狂轰炸的广告,长期有耐心、无孔不入的塑造着大众认知……
然后,125g的酸奶以10块钱的价格卖给白领,让白领因为一杯酸奶回归好心情,回到原态……
再然后,85g的酸奶以10元卖给宝妈,让宝宝把酸奶当成第二餐,在起跑线上茁壮成长……让其他的孩子在后面连尾灯都看不到。
自然了,真材实料,所谓的高端名副其实,那就算一杯卖到20元,也并没有什么问题。消费者是十分愿意花钱买健康,买安心的。
然而,卡士这个所谓酸奶界的爱马仕,酸奶中的贵族,却频频在最基本的食品安全问题上翻车,让人不得不怀疑,这所谓的爱马仕,通过疯狂的广告给消费者塑造认知,然后顺便卖高价?
毕竟,连基本的食品安全问题都做不好,那就是连合格都算不上,谈什么高端,甚至贵族、爱马仕?
比如今天的一个热搜——「卡士酸奶被指内有霉斑吃了又吐又拉」……
事情大概是,有位福建的消费者发了一则投诉吐槽笔记,内容显示,拆开购买的卡士酸奶内发现,里面出现霉斑。
该消费者的原帖是:有爱喝卡士的姐妹吗,天塌了。打开看到一坨黑色的我以为是外面的商标被光照到透出来,拿吸管戳了一下竟然是霉斑 谁懂啊 爱喝卡士的小女孩天塌了…
就发霉成这样,还能拿出来卖?而值得注意的是,根据消费者的爆料,网友配图显示该酸奶的生产日期为2025年3月7日,其食用的时候,远远没有过期。
没过期就长霉斑,到底是哪个环节出错了?要知道,家里经常买的平价酸奶,就算过期十多天,拆开也没见过长霉斑的,那么到底是什么情况呢?
根据内容可以看出,这位消费者在发现霉斑前已经食用了一些,而据其表示:「原以为贵有贵的好处,但食用该酸奶后出现呕吐、腹泻等症状」
此外,有用户在评论区表示,没扔吧?一千块钱呢。
随后,原帖作者表示,其一开始发帖只是想吐槽遭遇,发帖时间过去一周后,卡士酸奶方联系了她,表示赔偿一箱酸奶,她要求按照食品安全法来,被要求提供医学证明。
「“叫我提供喝酸奶导致吐的医学证明,我去哪搞,上班已经很累了」。也有网友支招:不用证明呕吐,有发霉证据就行……
该事件被媒体曝光后,卡士也是快速冲上热搜,不少网友不淡定了,比如有网友表示:「我一直觉得卡士是很高级的酸奶...小小一杯」
「经常吃这个酸奶呀!还挺贵的,这样的价格还做不好品控吗!到底还有什么食品不背刺我们消费者啊!!!!」
看到这一幕,小柴有同事也调侃称,如果是真的,那么高端不就体现出来了吗?俗话说,减肥最好的办法就是拉肚子,卡士这是帮小姐姐们弯道实现保持好身材呢,不是吗?尤其那一句「喝卡士,找回原态」,这原态还原的结不结实……
也有网友表示:以前有买过几次卡士拉肚子。后来发现只有在那个24小时超市买的卡士才会这样,其他地方买的就没事。怀疑部分店储存有问题。
也有网友晒出了小某书上关于喝了卡士当碰射战士、及其他身体不适症状的笔记,一大把一大把的,
小柴随后五翻了这些笔记,发现,喝出霉斑的还不是个例。比如有消费者表示,快喝完了用吸管刮杯子里面,突然看到小黑块,以为是虫子,用手弄开发现是霉块。
还有消费者表示:没过保质期,打开发现里面是这样的,庆幸没给孩子喝。并提醒网友,喝酸奶一定要开盖。
还有网友发笔记称,自己买的卡士酸奶,发现粉色异物,不清楚是啥……
那么我们也不难看出,酸奶这玩意,不是说看看保质期没过期就可以放心喝,这品类特殊,没过期也不一定不会变质。
至于喝出毛发的,类似的笔记则更多……
在黑猫投诉上,检索卡士关键词,投诉量高达1万多条。
其中排在前面的是黑色异物、变味变质等投诉案例……
再往下翻翻,食品安全相关的则是投诉的重灾区。
而对于此次喝出霉斑事件,卡士酸奶客服表示,目前公司已知晓此事,相关部门已经在联系消费者了解情况,并会对此事进行调查。我们这边始终会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。
此外,据媒体报道,卡士客服表示,就此事已经与该消费者进一步协商沟通,公司已经开始排查,目前消费者还未提供出现问题的产品给公司。
「我们初步判断和温度储存有关系,但具体情况需要排查核实才能知道」。
该客服同时表示,酸奶产品对温度储存有一定要求,必须冷藏保存,要2℃-6℃,且卡士酸奶产品出厂有严格把控和检测,消费者可以放心,就上述事件公司已经积极联系消费者处理。
不过,此外,多家媒体试图联系原发帖作者,但截至目前,均未得到回应,那么真实情况究竟如何还需要让子弹再飞一会。
毕竟,我们也看多了关于如今食品安全、商品质量维权翻车的案例,比如之前的胖东来红内裤事件。
比如很多网友提到,卡士酸奶对冷藏保存的要求较高,而酸奶又是非常容易变质的。
那么这位消费者喝出霉斑,可能各环节都存在出问题的可能,比如生产、运输、超市,以及消费者买到之后,是否按照要求冷藏保存了。
不过,值得注意的是,这也不是卡士第一次因为食品安全质疑冲上热搜了。
还记得在2022年,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信息称,卡士酸奶生产的某批次「餐后一小时」双歧杆菌C-I风味发酵乳,酵母项目超标60倍。
上海市场监管局在通告中指出,酵母超标的主要原因,可能是加工用原料受污染或者是产品存储、运输条件控制不当等。
而卡士回应称,酵母超标可能是出厂后储运或终端温度不达标所致。那么这个运输环节,卡士官方是否自己把控或者是否有严格的管理标准呢?
而卡士创始人曾公开表示,卡士从创立之初就建立了专业的冷链物流公司,每一台车都是带制冷机的专业冷藏车。那么这种情况下,锅该谁背?
而类似酵母超标的事件,卡士也不是个例,早在2015年,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,卡士·鲜酪乳(玉米果粒),被检出酵母计数超标。
当然,除了这些官方通报的,以及上热搜的,各种投诉平台、社交媒体,消费者那些关于卡士食品安全质疑的投诉,我们也不能忽视,卡士也更应该积极看见。
只有这样,卡士或许才能在高端的路上越走越稳,消费者也能真正通过高价买来安心。
毕竟我们也看到,消费者为了安全健康的饮食,是真的愿意多掏钱的,这无疑也是一些主打高端市场的品牌的机会,不能自己给葬送了……
但显然,对这一系列事件,无疑让不少人给卡士所谓的高端酸奶打出了问号,高端从来不是从口号里喊出来的,尤其连基本的食品安全底线都守不住的时候,谈高端,多少有点像发霉的酸奶一样——变味。
柴狗夫斯基©️
作者|小柴肆号
编辑|谭松